早上到車廠牽車,順便看看附近整復開放已有一段時日的紀州庵(地址:台北市同安街107號,電話:02-23687577)
紀州庵是於1917-1928年由日本平松家族所建的飲宴會館,臨新店溪所建的館址就是以鮮魚料理為號召,遊客可遊船或招藝姬共歡,下圖所翻拍的照片即可顯現日據當時的館況
光復後的紀州庵先做為戰後未被遣送回國的日人安置所,後來整編為省政府合作管理處與社會處的員眷第一宿舍,依曾入住於紀州庵的小說家王文興所述,人丁正盛時的紀州庵入住戶數達十數戶,每戶面積約12疊榻榻米大小,多大呢?特地拍了一張參考看看,二支樑柱中的範圍剛好就是12疊榻榻米,真的是一丁點大的地方
木構的紀州庵隨著住戶的增加、環境的變遷,原已稍顯破亂,1966年一場大火燒毀三層樓的主館;1998年東側的別館也遭致祝融的命運而傾破,僅剩下屋頂漏水問題嚴重、樑柱有腐蝕情形的離屋,2002年底,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台北市府著手進行紀州庵的整建工程,並於2011年年底正式開幕
現下的紀州庵已開放免費參觀,惟須脫鞋方能進入館內。內部以木作及榻榻米呈現雋永的古味,行走其間,感覺甚有溫度
主館內部設有常態文史影片,藉由王文興先生與其他曾入住過紀州庵的耆老口述相關文史,遊客可靜靜坐在榻榻米上感受以前的氛圍與典史
主廂房外的東西二側為木地板長廊,與主廂房相較,長廊木質地板另有一番風味,且更多了份清涼
主廂房南側為離屋所在
內部為狹長形,卻總是有一小部份人久坐不去
在這邊看到屋頂上的燈具也兼具古意及拙樸
門窗之拉閂也是復古的樣式
館外大樹環繞,黑瓦與白花牆道出簡約的美感
連窗戶也是古韻橫生
入口處簽到簿旁的日式風韻祈福文圖
看罷主館後改到隔鄰的紀州庵文學茶館看看,三樓式的水泥磚造建築以襪部的木作施造裝點呼應著主館的造型,一樓處有間簡餐與茶館,今日來時已然客滿。改到另一側的文學部瞧瞧
樸實無華的裝潢中卻是滿滿的文學氣息,散置各角落的桌椅等無不是當代文學作家們年輕時候埋頭苦讀或書寫的傢俱,當然也隨同附上各作家的簡介
梁實秋
鴻鴻
楊佳嫻 & 楊牧
現在遊走於各媒體的二性專家廖輝英也身在其中
群聚的關係,將作家都集中到紀州庵所在之同安街一帶,文學館特地考證了各作家昔日的住址
最後總免不了有那麼一間販賣部,不過搭著文學二字,裡頭倒是偏重於書籍及小飾品的販售,店東還告訴我下圖是他千方百計才蒐集到的,所以是非賣品,雖然我不是她的粉絲,但看著看著心中也會盪起幾分童稚的心境
櫃台邊一個小角落放了坐木板與瓦楞紙做成仿車站造形的詩路局
既曰詩路局,當然會有些動人的文情載於其中,端詳了大半天,挑了二個木牌送給牽手
就以這片序文當做引文---前半生 至 後半生(發售日起永久有效)
重頭戲我放在這片---
牽手,我正是
以半生的等待
等待
與妳
相偕半生
各位好友:你們是否也找到願意與你相偕半生的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