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海關碼頭屬於從前淡水海關的分支機構,海關原有三個區域中之關署區(位於現紅毛城下方停車場處)已毀傾不復存在;官邸區只剩下前清淡水關務司官邸(及為現今的小白宮)一棟建築;碼頭區則經過整修後,於20141024重新開放民眾參觀,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59號,電話:02-26264842
碼頭區全長150M,岸壁表面為硬石,採重力式岸壁構造,除了上下貨的登船口外,另有一小棟二樓式磚、石所砌之洋樓,及二長棟磚造倉庫
洋樓,現做為服務區及二樓的泰迪熊博物館之用
倉庫,分A、B二棟,A棟(靠洋樓處)前半部現供文創工作者販售文藝作品外、後半部則有清朝水師各項典故說明;B棟則概括陳列有關淡水海關沿格的圖文說明等
先看看A棟清朝水師的介紹。中華民族航海史大盛於明朝初期,及至明朝中葉鎖國政策後急轉直下,清光緒後期更因內憂外患不斷,跟不上西方列強工業革命的腳步而愈形衰弱,及清日海戰,總噸位算得上是世界海上強權的北洋艦隊竟被日本圍殲更讓清末成為一部民族屈辱史。如此一來更加深瞭解清朝水師的興致
可惜的是,此次清朝水師的展覽只侷限於防區位於浙江、福建、廣西及台澎的南洋艦隊,先看看等同艦隊司令的一品水師提督服制
防區圖
各類型的戰船
艦隊編制
水師官階對照
戰船編制
水師員額薪俸
鳥船長10M、寬3.4M,為小型的快速海船
水椐船長20M、寬5.7M,為中型戰船
水師人員裝備:冷兵器時代當然足敷使用,但鴉片戰爭後,軍械武器大幅更新,這樣的裝備自然會被打的落花流水
看過A棟後轉至B棟看展,門前小羊彩雕有點洪易的風格
室內的各式史料則是中華民族一頁滄桑史,連海關都是由洋人管理,令人不勝唏噓
1626年由西班牙人所繪制的淡水港地理圖已可粗見航海世代的來臨
1875年由英人所繪制的東亞航運地圖已經非常精確了
對照清朝各種戰船與運輸船舶,難怪越來越跟不上別人的腳步
現場沒解說牌,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淡水河上負責貨物運輸的戎克船
1941年最後離開淡水河的汽船
至於最後這張鑣旗魚船跟淡水海關應該勾不著什麼關係,在一片與淡水海關相關的圖文解說中倒是有點畫蛇添足了
海關碼頭與老街榕堤相距不遠,看完古績後,續行一段,看山看海,各有勝焉,是個不錯的懷古思幽之處,可惜今日天色灰濛,蹉跎了幾分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