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午倆夫妻流浪到台北剝皮寮避雨,剝皮寮位於老松國小正南方,四面為老松國小、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早期因為媒炭販售集散地,曾稱為土炭市,自清代至今發展已200餘年,原已破敗不堪,經北市府參酌文憲,還原其清代與日治時期的街廓原始風貌,復因攝影人仕之喜好推展及國片艋舺的放映,讓此處似乎又慢慢發光發熱

 

 

據考究,剝皮寮一名應為此地早時為進口福州杉之港岸,在運出至他地前,須先將福州杉樹的外皮剝去,故名為剝皮寮;另一種說法則是日治時期此地名為北皮寮街而沿用;又或者更早之前平埔族人打獵後在集中此地剝除動物外皮。三種說法,看倌認為應是那種呢?

 

 

這種亭仔腳,現今只一些老街得見

 

 

整批地區的都邊一帶已劃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範疇,展覽一些剝皮寮昔時的記憶

 

 

 

從前的教本,我也沒看過

 

 

帝制時期的科舉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及殿室四種測驗。台灣以前的讀書風氣並未盛行,清朝為提升還曾設立保障名額優惠台灣學人,從雍正康熙年間擁有15位舉人開始,至1823年(道光3年)台灣才出了第一位進士,是新竹的鄭用錫,一直到同光時期,台灣的舉人已達106人、進士21人

 

 

舊時三輪車,記得我們年幼時,每次老媽帶我們四個小蘿蔔頭回三峽,背上用背巾背著小妹,左右手分別牽著我和大弟,然後我再牽著小弟,要是那二個小的哭鬧不停時,偶而可以很奢侈地坐上一趟三輪車

 

 

和牽手七手八腳弄了一個組合屋,呵,從前剝皮寮望族的房舍啦

 

 

鄉土教育中心一樓部份的磚造外牆

 

 

戎克船是以前淡水河上重要的運載工具,鄉土教育中心仿製一艘小戎克船,讓人體驗從前那種在淡水河面上搖來晃去的行船經驗,真的很晃呀

 

 

清代章太炎的旅台居所(廣州街123號):章太炎因康有為變法失敗祩及,於1898年12月至隔年6月來台避難,並擔任台灣日日新報的漢文記者,發表了50幾篇對清廷的評論和對台灣建議及觀感的文章,北市府於2003年將此明訂為台北市的歷史建築

 

 

章太炎先生的提詞,原文是:猶得敧側八九丈,縱橫數十步,榆柳三兩行,梨桃百餘樹。拔蒙密兮見窗,行敧斜兮得路。

 

 

剝皮寮西側為一般古績區,第一間即為艋舺片中,老大和幾個結拜兄弟用餐唬爛的地點及阮經天被海k的場景,現場還有道具花襯衫服

 

 

老旅舍還保留著昔日的風采,其實跟現在一些小旅舍的樣貌差不多,主要客群為下階層人士為主

 

 

高玉樹辦公廳:台北市第一任的民選市長,他這黨外人士的當選,著實讓舊社會的國黨吃了一記悶棍

 

 

1911年台北設立第一家電影館:芳乃館(即現今的國賓戲院),從那些古早台語片的DM,可見當時一些台語片時代的巨星,諸如洪一峰、王哥、矮仔財、白虹.....等人的風采

 

 

國語片的雙秦雙林雖然不是我的菜,但無可否認著實擄獲多少的少男少女的心,當時雙秦與林青霞間的愛情迷蹤步又豈是現在雙J戀可堪比擬

 

 

邵式武俠片,一直到現在的有線電視還在持續上映著當年的戲碼

 

 

台、日式建築林立與兼容,處處充著懷舊氛圍,是一個非常值得一遊的好所在,也是個認識舊社會純真年代的好地方。真願現時崇尚奢華、競逐名利的風氣能再導回舊時那種純樸樂善、兢業合群的民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49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