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島是這次原鄉部落二日遊的最後一個點,因為地處北港溪中的一個小島,所以稱為川中島,此地原為泰雅族眉原群的領域,第二次霧社事件後,日人於1931/05/06將霧社地區抗日六部落的殘餘原住民共298人流放到此地集中管理,日據時代屬台中州能高郡管轄,光復後改稱清流部落,現隸屬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
跨過清流橋即可到達清流部落
部落裡唯一的一條街道
派出所的位置為整座川中島的制高點,也是日據時代監控霧社事件餘生者的辦公廳
今古對照一下,族人所站地點即為現今派出所的正下方,而圖中可看出屋宅是採集中營方式的建築
當地的民宅門牌很有意思
街道直走到盡頭可看到霧社事件餘生紀念館,為1950時由霧社事件餘生者之一的仁愛鄉首任鄉長高永清先生(即魏德聖執導賽德克巴萊乙片中徐若瑄所飾花子於二郎自縊後改嫁之人)為紀念霧社事件而將原川中島社神祠之原址興建餘生紀念碑,921地震後再由仁愛鄉公所將紀念碑改建,並增設餘生紀念館
餘生紀念碑堪稱是全國最小的碑,但卻是最為悲壯的史詩
餘生紀念館分為二個樓層展示霧社事件中之圖檔及相關文件資料,霧社事件中共有6個社群全員參與,另外5個社群只有少部份參與,最大的變數是整個霧社中最的的巴蘭社並未參與抗日活動。待第二次霧社事件結束後,日人強制迫遷抗日6社遺族至川中島,而將原抗日6社的領域全數贈予親日的其他5社,所以實際上現在的霧社地區居民並非當時抗日的原住民族,反倒是當初親日的原住民族,但相關霧社事件的紀念活動卻都在霧社地區舉辦,所以整個感覺真的很怪
中立者即為莫那.魯道,有一說魏德聖在選擇這個角色時第一個看的位置是小腿肚,要夠強壯才能經得起在山林中奔馳急行
莫那.魯道的遺骸,這可是歷經風波才輾轉回到台灣安葬
下圖是第一次霧社事件中抗日族人襲擊警察駐在所的時間,整個抗日6個部落族人共有1236人,但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356人
為鎮壓霧社事件,日軍共出動1303名軍隊、1306名警察部隊、1563名官役人伕,所以實際上抗日族人是以356名清武裝人員對抗擁有飛機、大砲等重武器的4000多人軍警部隊。
在馬赫坡戰線上,因日軍不適應山區地形作戰而陷入苦戰,所以利誘道澤、土魯閣、萬大、馬力巴、白狗諸群組成「味方蕃」襲擊隊直接進入馬赫坡巖窟中襲殺抗日族人(以首級領取獎金,頭目為200圓、勇士為100圓、女人為30圓、小孩為20圓),連小孩、婦女都不放過,所以下圖中可見第一排左三的味方蕃手上拿的正是小孩的首級
為平定第一次霧社事件,日本軍警共戰死28名、受傷26名,協助日軍的味方蕃戰死22名、受傷19名。相對抗日族人則戰死85名、飛機炸死137名、砲彈炸死34名、自縊290名、刀槍自殺6名、病死2名、燒死1名、被味方蕃殺死87名(其中48名為婦女),整個第一次霧社事件從1930/10/27開始到1930/12/08結束,除了自縊人數佔死亡人數約4成外,被味方蕃等親日部落殺死的人數竟比與日軍警戰死者為多,可知這味方蕃對抗日族群的傷害
第一次霧社事件後,日人將抗日6部落殘餘之561人集中至西寶、羅多夫及道澤管理
但因第一次霧社事件時,道澤群總頭目鐵木.瓦力斯於1930/11/10在立鷹牧場(現今的清境農場)的哈奔溪(現眉溪上游)中伏身亡的前因,以及日警小島的縱容,道澤群襲擊隊於1931/04/25清晨攻擊西寶、羅多夫二座收容所,造成214人喪生,道澤群襲擊隊臨走前砍了101個首級向道澤警察小島領賞,此次縱容攻擊事件史稱第二次霧社事件
經過二次霧社事件後,原抗日6族只餘298人,於1931/05/06強破遷至北港溪的川中島集中管制
昔日川中島上的抗日6族餘生者
霧社事件時的日軍警服飾及武器
抗日族人所用的蕃刀,此處在再備註一下,有些刀鞘的尾端會有鬚鬚的毛狀,那是出草取得首級上的頭髮所編成,賽德克巴萊乙劇中莫那.魯道的刀鞘後頭滿滿的鬚鬚即表示他真的,真的殺了非常多的人
餘生者後裔,無辜的眼神中充滿童稚,不知他的長輩有無跟他說明其祖先英勇的歷史,也不知他是否有幸再回到他祖先用鮮血與生命護持的彩虹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