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是海運樞紐,自來即是軍事要地,所以戰爭時期都是敵我雙方爭奪的目標,為了防護敵人的攻堅,基隆各處有很多的掩體與防空洞,尤其日據時期,基隆為美軍空襲的主要目標,為了防範美軍的空襲,日本帝國更是建造為數眾多的防空壕、防空洞
到了二戰結束、國輔播遷台灣,為防止老共的空襲,老蔣仍續建許多防空洞,到現在,雖然經過時代的演進與發展,二岸已非往昔般對峙,很多的防空洞已被填平、掩沒,但在港西、南榮路一帶仍有許多的房空洞遺跡,見證著歷史的翻轉
沿著基隆港的西邊,中山二路、中山三路與中山四路,也就是俗稱貨櫃碼頭的港西一帶,現仍存有一些防空洞,當中有些變成小民宅、營業場所(防空洞牛肉麵?哈~~),有些則是封存起來,只是外頭加個鐵窗禁止人畜進出
臨路的防空洞由於正對著港口碼頭,為避免砲彈的直街沖擊,防空洞外都建有鋼筋混凝土的擋牆
仔細看,防空洞內還有防空洞守則咧,現代人應該很難想像吧
洞門深鎖,實在不清楚人是怎麼進去的?
二戰時期,重慶曾發生過一個防空洞因洞口崩塌,造成洞內一萬多人窒息的慘據,難以想像一個防空洞竟能容納一萬多人!當然,小島的防空洞規模無法比上國土廣闊的大陸,不過,一百多人也算滿大了
這座能容納147人的防空洞,外面竟還有崗哨亭
看著防空洞的標識牌記載著:防空編號、進出口、面積、容量、管理單位
雖然現在的防空洞在空防及都市進化的概念下日益縮減,轉而由都會中的大樓地下室負起空防的要務,但想著兒時的我們還會偶而在防空演習時躲進防空洞中,現在呢,偶一為之的防空警報演習聲照常響著,只有街道淨空,人們在都會叢林的大樓裡繼續上班,防空演習質剩下書面,不論心裡,還是實際面,沒人在乎,好像忘了,我們現在所處的和平只是表面的假象和平,二岸還是處於軍事對抗的局面,對岸也從沒放棄武力統一的選項,台灣人,你有資格鬆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