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螢火蟲這個名詞好像遠在小學三、四年級見過,倏忽一晃數十年,早已忘卻那閃閃晶亮的景象
這些年來,台灣刮起一片環境保護的議題,連帶的,螢火蟲生態的復育亦在各地風馳雷電般展開。剛好前些日子在臉書和公部門見到台灣自然科技學會於04/11、12、18、19四天,分梯在和美山辦理賞螢導覽行程,心中早就躍躍欲試,沒想到04/18、19二天剛好都在出門後下起雷陣雨而折返,04/20看到久違陽光,趕緊把握機會再度啟程去看看神遊已久的螢光交響樂曲
和美山步道位於碧潭的左岸,海拔153 公尺,林木蓊鬱、坡度平緩,由步道上行約5分鐘就看到了賞螢的指標,循著指標再上行15分鐘後可到山腰原屬幸福碧潭樂園的平台,夫妻倆就在那裡與一道上來的賞螢人仕靜待螢光分曉,等到18:30左右,身後耀起幾點螢光,卻聽得一當地婦人說上方有更大的螢蹤,迫不及待收起腳架趕往約10分鐘步程的上坡處。一到現場,發覺所在位置為一畦小池塘,現場一片蛙鳴聲,數百隻的螢光閃耀,更是讓現場如夢如幻
太晚走到此處,好的位置已被搶佔先機,但漫天飛舞的螢光像極滿天的霓虹,仍讓在場人仕盡情攫取無數精彩的鏡頭。我道是「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地都小星星」;現下雖體驗不到古時「囊螢照書」的刻苦,倒是頗能意會「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幾分閑趣(誤:千萬不要當真拿個小扇去撲復育不易的螢火蟲呀)
整個觀螢的時間其實不長,極大期約18:40--19:30左右,俟後螢火蟲的出現數量就大量降低。從進入登山步道10分鐘後就可見到螢火蟲的身影在路旁排水溝及草坪處出沒,雖然因保育螢火蟲的關係,賞螢步道上並未設置路燈,但路幅卻清晰可見,也請前去觀螢的伙伴們儘量勿使用任何發光源(包括紅、白、藍燈或相機、手機的光源)影響螢火蟲的生長
因為螢火蟲出現的環境沒有任何光源,對焦不易,任何無法手動調整快門、光圈或ISO的相機、手機等攝影器材是無法成功攝取螢火蟲舞動的相片,持有前述攝影器材者就不要強行拍攝了
(謎之音:我就碰上一小群拿手機及一般數位相機拍不起來還硬要拍,結果現場一直亮起手機與數位相機的螢幕光和對焦光,最後也讓我的成像塗塗塗~~,殘念)
故意失焦試試,呵~~
因為賞螢現場低光源且螢火蟲閃光小又閃爍,一般拍攝方式要放大光圈、延長快門並拉高ISO,像本文#3圖為減燥而降低ISO到100,結果螢火蟲的光影就顯得很細小,成像並不討喜
最後再附上幾張夜景照,這是下返途中所見一處小草坪,空曠清晰的視野剛好可以看看山下的新店與中、永和地區,雖然天際線有點灰濛濛的,但光影效果委實不錯,就算笑謂百萬夜景也不為過
利用旁邊的樹木枝幹當畫框,呵
匆匆間再玩玩迷焦,回到家才想起忘了放大光圈,結果原本該圓形的燈影變成七角形的,糗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