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早載女兒上課後,夫妻倆循著北37縣道到猴硐走上一遭,由於相片太多,分成二部份,此部份偏重在煤業方面,可說是一趟深度人文行
車行到猴硐,最顯眼的莫過於瑞三礦業的廢墟
瑞三本礦:是昭和15年(1940)為了開採南端落差500M斷層下的本層煤所設立的礦坑,原坑名為本坑,是瑞三產量最大的礦坑,主坑為平水坑道,內設一、二、三、五(避諱四)斜坑及再卸、又卸做為通道,最遠卸底距離坑口為4572M,深度由坑口的海拔96M挖掘到海拔-348M
這是電池間,礦工需用自己的木名牌領取充電電池後才入坑,下工時再以電池換回名牌
內寮子:民國57年興建的工寮,每一個窗戶位置就是一戶礦工全家生活起居的空間~~~(難以想像全家擠在那麼小的空間,現代人真幸福)
工寮的兩端樓上樓下各有爐灶供礦工炊事
工寮旁邊有間小屋
原來是集中式廁所,很像從前外島當兵時的廁所,只隔下層一點點,邊上廁所還能跟旁邊的同袍打個照面聊聊天
這是縣府刻正施工中的礦工紀念館
本坑吊橋橋墩遺址:因年久未修,吊橋已然斷落,唯餘一橋墩佇立在河岸的巨石上供人勉懷
縣府在車站對面新建一處煤礦博物館,內有一些與礦工相關的畫作及照片和俚語,但尚未全部完工
這避水簷還滿有意思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