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跟著老爸老媽和鄰居一起去爬爬小山,今日的目標是七堵的石獅山,搭著701小型公車來到達克公爵山莊(大成街)下車,先看看石獅山的側面圖,東面的獅首昂然挺立傲視著北高瑪陵橋一帶
上山的路有二條,一條為寬敞的黃土大道,一條為石板階梯的羊腸小徑,我們選擇先苦後甘型的走法,就是由階梯小徑先上,石板階梯約為一人寬度,很多地方已有坍塌現象
石板梯的旁邊有很多的樹幹上長了許多的綠色樹子,老爸說這是水榕樹,但回來後孤狗了許久,並未找到這樹的確切名稱,就先留存一段影像再慢慢尋找吧
雖然天氣炎熱,但整個山徑都是在樹蔭下,不時還會有如下圖般愰若在山洞的清涼感
從登山口進入後約十幾分鐘,就能看到石獅山巍峨的山頭巨岩和高聳的筆筒樹
再前行不到十分鐘,糗了,因山徑陡峭,要開始攀索前進了
鄰居叫我不要照她屁股,但我在最下方,不管怎麼拍都閃不掉前頭的三顆屁屁啊
攀上繩索道頂端後有條叉路,往東可到石象山,往西約五分鐘則可到石獅山,就先到我們的目的地吧!石獅山標高160公尺,有三合一的8號圖根點一座
山頂可俯瞰北高瑪陵橋及瑪東、瑪西一帶山區,62號快速道路也非常清楚的蜿蜒在瑪東一帶,那八個180度的大轉彎路面直可妣美九份的山徑吧(吳念真或許可比照九份那樣來這邊拍一下廣告哩)
山頂遙望東邊,可看到太陽公公正趴在瑪陵尖的頭頂上,瑪陵尖標高231公尺,又稱東勢下股山,有一枚1055號的二等三角點一座及655號的三等三角點一座,至於為何會二等三角點和三等三角點並存,這還是有待慢慢查證
老爸和老媽雖都已逾古稀之年,但身子骨頗為硬朗,即便是剛才那樣的攀索山徑也難不倒他們,來來來,登頂照來上一張
在山頂上補充了一下卡路里後,隨即由另外一條山道下山
本來要再續走石象山的,但走到一半,荒草漫漫、路跡全失,值此盛夏蟲蛇盛行之際,最終還是以安全為第一考量而下返
曾經在一個格友怪客的格子內見過牽著腳踏車上石獅山後,就自己也要來上一段,但認錯路走上石板梯那一段後沒多久就下撤,今兒個走這一條路下山,看到青翠的草地與寬廣的山路,原來這才是腳踏車登頂之路
走著走著,忽然見到四、五十公尺高的石壁絕地而起,氣勢雄偉,直可看作是小型的小霸尖山喔
下返大成街路上後,一看這邊的登山口是從創昇公廠旁進入的,以後可就記得了!既下大成街,當然再花一點點的時間際續往街內成行,街頭是一處小型的綠色隧道,看到這,心想這大熱天的來這登山旗實也滿幸福的,全程都是涼蔭處處,陣陣糧風襲來,那股涼意即便是吹冷氣也是遠遠不及
綠色隧道盡頭有一方小埤,周遭的綠意映入池中,整個氛圍也堪稱夢幻
經過小埤溏,就會走上這百年古徑,兩旁的石厝正訴說著它的淵遠記憶
不只是石牆,連那門邊的壁燈也說明著絲絲懷古幽情
廢棄的派出所
這棟建築可是大成街上的豪門,雖仍是以石屋為主體,但著實體現出其大器之軒昂,襯著門口那輛賓士,說明這也是間顯貴宅第
在靜謐的街道慢踱行走間,忽然看到路旁石牆上的告示牌仍不覺莞爾,其實也對,鄉下地方民情本是純樸之至,打打麻將或許只是休閒消遣,但如果被報警送上派出所,可能真的會被氣到立個告示牌紓發一下煩悶之心
大成街的盡頭會接上翠谷橋,這座落成於日治大正年間的六角石橋除了其班駁史跡外,橋下方的壺穴地形可也是地質珍寶
由翠谷橋上可遠眺石獅山的挺拔俊秀之姿,但這一邊看不到石獅的神韻,還是在達克公爵那邊較能清晰體現
走在瑪陵坑小道上,心內靈光一現,好像還沒仔細看待瑪陵這個小村落,回家查了查,一查的結果不得了,原來瑪陵還層是個比七堵市街大上二、三倍的大型聚落
註:瑪陵坑原為凱達格蘭社之一,早在1630年由西班牙來台的神父Jacinto Esguiev已描述過「瑪陵坑由四、五村所組成,人口約600人,多數為工匠」。一直到清乾隆初葉,始有盧、周、陳三姓入墾,以茶葉為主,地屬淡水廳石碇堡管轄, 清末的瑪陵坑已是繁榮的地方,依資料顯示,瑪陵東勢庄有183戶983人、西勢庄有93戶574人,而七堵庄才73戶434人,瑪陵東、西二庄加起來的人口數是七堵市街的三倍之多。
日治時期,瑪陵全境幾乎都是礦坑,比較著名的是明治37年(1904)周火生在東勢下股開礦;大正9年(1920)城綺彥五郎在仙洞湖開礦;大正12年(1923)熊本源吉開採瑪陵坑炭礦。一直到民國65年之前,阿班嶺(現在瑪西內寮一帶)的日德、日德新及福海等礦廠的進出礦工均達千人之譜,故有「若行到阿班嶺,著無想厝內某子」的俚語,足見當初此地繁盛之貌
下圖是清同治10年淡水廳志所繪之台灣北部地圖,地圖明白顯示出馬陵庄及五堵、六堵、七堵、八堵、社寮、滬尾.....等地,至於台北、基隆等大城,當時都未見分文
註:石獅山:石獅山位在大埔,舊稱石獅腳、鴛鴦潭(大概是現在那無名的夢幻湖吧),因外貌像獅子而名,早年因瑪陵坑溪水利之便,運送當地的茶葉、樟腦至艋舺、大稻埕一帶,因此與五堵、暖暖成為當時山產集散中心。依據一份清同治11年(1872)的買賣契約中記載,「石碇堡瑪陵坑,港口塗房村東至溪為界,西至厝左畔透小坑仔陳家山完界,南至玩為界、北至石獅崁為界,口至石獅鼻為界,四至界址明白,田帶圳水照份通流灌溉,年配納金貂三社蕃大租銀參點正管無異」,可見獅首處當時稱為石獅鼻,比之現今更為傳神,到了光緒年間才出現石獅崙的稱呼
下圖是1898年台灣總督府為了勦平北山土匪所繪的計畫圖,圖中已可清楚看見石獅腳之地名
留言列表